從茅臺酒瓶封口的變遷辨茅臺真假
時間:2021-02-28
點擊:1142次
茅臺酒的鑒別需要從很多細節查看,年份不同的酒瓶蓋也會隨著酒廠的設計更新換代,酒的封口也是鑒別飛天茅臺的重要特征之一。
如今,我們可以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柱形陶瓶茅臺酒上看到一張方形封口印刷紙,中間印有深藍色由左半圓形麥穗和右半圓形齒輪組成的正圓形,中間為貴州二字的篆書,是橢圓形而變形的藝術字體。圖案整體還有兩圈圓環將其環抱,正好與瓶嘴大小相當。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營地方茅臺酒廠所產的茅臺酒均以此來作為茅臺酒的封口標簽,也是沿用學習了解放前柱形瓶包裝中的此類封口形式。新中國成立前,茅臺酒瓶嘴先用油紙塞口,再用豬尿泡皮綁扎,然后貼封口紙,沿用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此類形式的標貼,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便不再使用。
1958年到1985年的瓶蓋
茅臺鑒真:從茅臺酒瓶封口的變遷辨茅臺真假
就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貴州茅臺酒瓶口的封口紙內,除了尿泡皮包裹的瓶口之外,它的下方就是一枚包裹著透明硬質塑料紙的軟木塞。我們今天看來,比較特殊,但是實際上也是從歷史的進程中逐步發展出來的性能較為優越的瓶塞。
茅臺鑒真:從茅臺酒瓶封口的變遷辨茅臺真假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茅酒使用陶罐灌裝,但是并不配備木塞等封裝白酒。用于灌裝茅酒的陶罐也都是以打散酒的形式出現,這樣就出現了剩酒保存的問題。當時,絕大多數人會使用玉米棒作為封口之物,這樣取之方便,用起來效果也比較好。
到后來,柱形陶罐的出現,因為運輸和外地銷售等原因,用于密封瓶口的倒三角木塞隨即開始出現。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最終又由橡木制作的軟木塞代替了堅硬的普通木塞,成為茅臺酒酒瓶的封口材料。其柔軟填塞的防漏性能,較好地解決了因為柱形茅臺酒瓶瓶口制作不規則導致的滲漏。
茅臺鑒真:從茅臺酒瓶封口的變遷辨茅臺真假
1958年,茅臺酒廠采用敦煌圖案“飛天獻酒”為外銷商標,在國內稱“飛天牌”茅臺酒進入飛天時代。從包裝上具有劃時代的特征,即首次采用紅飄帶,從此在白瓷瓶上面,飄蕩著兩抹紅色的帶子,帶子上標有“中國貴州茅臺酒”的字樣。它系于瓶首,隨意的飄然而下,隱隱有酒旗之風。
在此,瓶身還首次采用紅色直塞式塑料蓋內連軟木塞,及塑料膠套。
1963年,“五星”茅臺酒包裝出現高頸土陶瓶,封口仍然為軟木塞、尿泡皮和封口紙。作為古董茅臺酒主要代表的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年份的貴州茅臺酒,帶有怡人的濃醬香味。
1966年3月,“飛天”商標和白瓷瓶一起開始用于外銷,也就是在同年7月,茅臺酒廠接輕工廳通知,內銷、外銷茅臺酒統一改為乳白色玻璃瓶和紅色塑料螺旋蓋包裝,其中有白色內塞出現,形如禮帽,乳白色且略有透明。1966年9月金輪商標由原來的12齒改為新設計的14齒。
茅臺鑒真:從茅臺酒瓶封口的變遷辨茅臺真假
1966、1967年外銷白瓷瓶封口仍有紅色塑料蓋頂的軟木塞,屬于混用時期,背標介紹文字中也開始出現“三大革命字樣”。到上世紀70年代,白玻璃瓶的瓶型較之日后品種主要特點為瓶肩陡平、瓶脖略長,背標字體較之日后略粗。
從1977年~1980年間,茅臺酒瓶口還封有淡紅色透亮膠套,極少數產品還使用了透明膠套。1983年12月,貴州省糧油進出口公司下文通知,統一從1984年元月開始,茅臺酒外銷包裝“飛天牌”瓶蓋全部改用扭斷式防盜鋁蓋,并取消原有絲帶和小標簽。1986年12月,“五星牌”貴州茅臺酒瓶口也開始使用此種鋁蓋。
1983年~1986年前后,內銷的地方國營“五星”牌茅臺酒背標不再使用“三大革命”背標,故稱“地方國營”。特供酒也因為瓶身顏色有別于其它產品。扭斷式防盜鋁蓋在1987到1990年間,還有蓋頂“貴州,茅臺酒”字樣金色字和銀色字之分。
“地方國營”內銷茅臺酒包裝使用至1986年底,此段時間內,瓶蓋還出現了“八角蓋”,比較常見的年份為:1980年、1981年、1985年、1986年,其中還有“茅臺”朱文暗記于瓶蓋之上。1985年,茅臺酒推出茅臺酒珍品包裝,主要由馬熊設計了一個銅爵造型。
1986年后期到1996年上半年出產的“飛天牌”和“五星牌”茅臺酒,這一時期生產的茅臺酒瓶口封裝采用了金屬蓋替代了前期使用的塑制螺旋蓋,于是人們形象地稱這種茅臺為“鐵蓋”茅臺。
茅臺鑒真:從茅臺酒瓶封口的變遷辨茅臺真假
1996年8月19日以后,茅臺酒廠為500ml裝茅臺酒開始使用意大利進口防盜瓶蓋,由防盜出口和蓋帽兩部分組成,該蓋防回灌,除了美觀之外,杜絕了造假的可能,其膠帽透明無色。